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dongh1
首页 单位简介 新闻中心 地质勘查 工勘施工 党群工作 地勘文化 职能管理 廉政建设 互动交流
今天是:      站内检索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勘文化 > 文化园地
文化园地(第五十七期)
编辑日期:2021/2/26  责任编辑:管理员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编者按:2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这胜利的取得来之不易,离不开广大扶贫干部的付出与努力,“他们去过最高的山,走过最险的路,到过最偏远的村寨,住过最穷的人家,哪里有贫困,他们就战斗在哪里”这也是对我队扶贫干部彭海辉扶贫工作的真实写照。



此心安处是吾乡

                      ——记313地质队驻霍邱县临淮岗乡张台村第一书记、扶贫队队长彭海辉


  走在霍邱县临淮岗乡张台村宽敞平坦的道路上,村容村貌整洁优美,家庭环境干净舒适,忙完活回来的村民们聚在一起闲话家常,孩子们在一旁嬉戏打闹,落日的余光洒落在这个小村庄上,动静结合、光影相应,组成了一幅如诗般的美丽画卷,这就是脱贫后的张台村村民如今的生活场景。

“现在家里收入高了,村里环境也好了,这都要感谢我们的扶贫队彭书记,是他带领我们脱贫致富……”村民提起彭书记,无不拍手称赞。彭书记叫彭海辉,他从313地质队纪委书记、霍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到霍邱县临淮岗乡张台村这个深度贫困村来当扶贫队长、第一书记,彭海辉初心如磬、使命在肩,1000多个日日夜夜,一心扑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用行动践行着“扶贫路上,绝不落一人一户”的铮铮誓言,勾勒出一名共产党员为民服务的绚丽画卷。

直面贫困迎难上,他一步一个脚印

2017年5月,彭海辉被组织选派到六安市霍邱县临淮岗乡张台村担任扶贫工作队队长、张台村第一书记。听说他到张台村去扶贫,好多知情人都直摇头。因为,张台村是淮河两岸远近闻名的九大深度贫困村之一,“水来成河,水去成滩”,因历年来国家行蓄洪区多次行洪,张台村村民往往居无定所,收入无保障,1000多户村民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54户,占全村总人口数24%。村庄空心化严重,不少村民家门口一把锈迹斑斑的铁锁一锁就是好几年。

但是,在彭海辉看来,从地级市到国家级贫困县脱贫攻坚一线,这是大考,更是责任。他心中只有一个目标,“我想扎扎实实为乡亲们做些实事!”

为此,自入驻张台村以来,他和一起来的扶贫干部一直吃住在村,为张台村谋项目,找出路。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确保扶贫资料真实有效,他带着扶贫干部开始一户一户的走访贫困户,采集扶贫对象基本信息,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类,核查“两不愁三保障”和查看惠农资金和扶贫资金落实情况,与贫困户谈心宣讲党的扶贫政策……为提高工作效率,不打扰群众正常的生产,他巧打时间差,利用群众吃中午饭和晚饭后这两个时段,及时抓住群众在家的有效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每次入户回来,往往是早过了饭点,他们就胡乱吃点泡面应付了事,晚上入户回来,他们又分头整理一天入户的信息和数据。有时农忙季节,他们经常晚上夜里十一、二点才能返回驻地……一年多来,他走遍了辖区11个村民组的每一条乡路,结识了300多户贫困户,白天走村入户、夜晚整理材料,成为彭海辉驻村以来逐渐养成的生活习惯。通过一系列走访,他掌握了全村的情况和村民的所想所盼以及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并刻在脑海里,结合贫困户的实际,制定了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的脱贫计划。为了便于工作,他一年365天,有300天吃住在村里,就连家里年迈的老母亲去世时,他也只是匆匆回去一次,又匆匆赶回村里继续开展工作……


精准扶贫不含糊,他一步一个台阶

为了让扶贫更加精准,彭海辉一有时间就往村里跑,一家一家的走访,了解每户的基本情况,协助落实扶贫政策;同时他主动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座谈,共同研究脱贫规划。作为第一书记,彭海辉深知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经验。为此,他坚持脱贫攻坚与基层党建同步推进、同向发力、互促共赢。他带领的扶贫工作队通过认真听取基层党员群众的工作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工作作风,健全村务监督管理制度,做好项目、资金、政策落地的“四议两公开一监督”等方面工作,提升服务能力,引领村两委干部在工作中重心下移、脚沾泥土,高标准定位,高标准落实,不断缓和干群矛盾,为扶贫工作的开展筑起坚强堡垒。在不到半年时间里,一次次的走访和调研,他晒黑了、变瘦了,驻村时配备的小轿车也成了“老坦克”,常年灰头土脸,但是老百姓与他的关系更加亲密了,变成了村里的“知心人”,老百姓与村两委的关系更加和谐了。

精准扶贫的基础打好了,老百姓的致富信心也增强了,如何找准产业致富成为彭海辉思考的重点。为此,他和扶贫队员结合村里实际情况,瞄准传统的杞柳传统产业,增强发展后劲。构建大户+基地+贫困户模式,以贫困户土地入股和流转等多种形式不断扩大杞柳传统产业规模,让广大农户通过收取土地流转金及平时在种植基地的务工工资等获得了较为稳定的收入和可持续发展的渠道。为开拓市场,发展柳编工艺以提高杞柳产业的附加值,他带领合作社负责人先后到颍上县垂岗乡杞柳基地和吉林省金台县、山东省临沂费县等地考察交流。同时,他还鼓励群众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先后通过养鸡、养鸭、养牛、养羊、养鱼、养小龙虾等农副业,以及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和光伏扶贫等项目。通过多元化的致富政策和项目,老百姓的腰包渐渐鼓起来了,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为了增加贫困户的收入,彭海辉为张台村争取了霍邱县科技局16万元的奖励资金,极大地促进了村集体产业的发展。同时,他还积极向“娘家人”313地质队申请社会帮扶。四年多时间里,313地质队共捐款捐物60多万元帮助张台村群众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

四年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驻村工作队及社会帮扶下,张台村扶贫工作一年一个台阶。2017年已脱贫68128人,2018113229人……截止2020年底全村贫困340729人全部实现脱贫,脱贫减贫成效显著;群众收入明显提高,201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9900元,2019年为15100元,增幅52.5%;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2014年集体经济收入0.87万元,2019年为15.5万元,2020年为37.76万元,是2014年的43倍;民生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心系扶贫村,他奋斗不止步

经过四年努力,张台村旧貌换新颜,田园处处是美景,全村脱贫340729人,实现了户脱贫、村出列的既定目标,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村民生活越过越红火。

“不用外出打工,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挣钱了,多亏了扶贫工作队,让我们既能在家照顾老人孩子,还能打工挣钱。”一名从事杞柳种植的农户说,以前外出打工无暇照顾家庭,如今农闲时上班、农忙时干活,工作生活两不误。

“彭书记是我们的孩子的‘守护神’,不仅邀请大国工匠、全国劳动模范朱恒银到张台小学开展爱心活动,还为村里的留守儿童送来了书籍、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而且,开展了‘盛夏童安 为爱护航’青少年暑期安全自护教育志愿服务活动,为张台村的孩子们撑起了一片天。”张台村小学张校长感慨道。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以前的张台村是个有名无实的党组织。如今和313地质队建立联合党委后,我们就得让它来个‘脱胎换骨’大变样。”

“结对共建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找准弱项短板,对症下药。”彭海辉表示,要以共建促党建,以党建促脱贫,以脱贫促发展,进行“大调研、大走访”,有针对性地开展结对共建活动,确保实现“1+1>2”的双重效应。

“扶贫工作队给我们送点子、送资金、送设备,不仅帮助我们修缮了村委会,完善了党支部,配齐了办公设备,还硬化了道路,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谈起结对共建带来的好处,张台村支部书记张安芳如数家珍。

抗击疫情时,扶贫队捐款捐物;汛期时,他与扶贫队员转移群众,巡逻排查险情;关注贫困户健康,进行“义诊”,并为贫困户代缴了新农合……四年多来,彭海辉始终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深谋实抓,务实苦干,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挂职干部的责任担当。     

“彭书记很务实、很专业,他给我们谈国家政策,也跟我们聊产业发展,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思路、新方法,让干部思想得到了解放、群众眼界得到了开阔。”张台村扶贫专干张波如是说。

 “他一点也没有架子,谁曾想他还当过县长,他来了就和咱老百姓聊天,现在快成半个张台人了!” 贫困户陈广章大爷竖起了大拇指。

作为第七批选派干部,他的任务已经圆满结束,但是在彭海辉心中还有许多未圆的梦想。

 “我会继续努力,用更实的做法、更大的力度、更多的资源,为张台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尽最大努力。”彭海辉说。

(文/图 尚群)


 
首 页 | 单位简介 | 新闻中心 | 地质勘查 | 工勘施工 | 党群工作 | 地勘文化 | 职能管理 | 廉政建设 | 互动交流
版权所有 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13地质队 Copyright © 2007-2011 www.ah313.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
地 址:安徽省六安市佛子岭中路103号 邮 编:237010 电 话:0564-3315046 皖ICP备07503094号
您是第 位访问者!

皖公网安备 34150102000006号